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堪称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摇篮”,这里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基地。日前央视网报道称,该院在7月2日发布消息称,在“低温推进蒸发量控制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
在此次取得突破之前,我国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等都属于低温火箭。就像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它800多吨的身体里,90%都是-252℃的液氢和-183℃的液氧,这已经接近低温的极限,也正是如此才得来“冰箭”一名。
值得一提的是,低温火箭虽然优势诸多,但长时间飞行却受到极大的制约。有数据显示,之前国内外的低温火箭在轨时间大多只能维持在几十分钟到几小时之间。如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攻克“低温推进蒸发量控制技术”,一下子使中国低温火箭的在轨时间延长到30天。
据了解,该技术使用了2种先进的材料和1种排期方案,目的就是为了破解低温火箭在轨时间短的难题。其中,2种先进的隔热材料,分别可以将隔热能力在低温条件下提升50%以上和18%以上。这就意味着,火箭携带同样重要的低温推进剂,在轨时间却能得到有效的延长。
目前,该计划已经于近日通过了大型地面试验验证,方案正确可行。央视网在报道中指出,该技术的成功突破,对于我国未来的大规模深空探测及远距离空间运输等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下一条: 纠缠光子陀螺仪克服了经典极限!
相关新闻
- 光纤陀螺寻北仪浅谈组合导航提升飞行
- 超低价寻北仪浅谈垂直陀螺仪让飞行器更稳定
- 测绘定位定向系统在高空车控制系统中的多样化监测功能
- MEMS惯性测量单元灵活应对自动驾驶需要
- 浅谈航向姿态测量系统AHRS与IMU的区别
- 光纤陀螺寻北仪发展与应用
- 航向姿态测量系统AHRS可靠的航空监控
- 光纤陀螺寻北仪在生活中的应用
- MEMS惯性测量单元的普及与运用
- MEMS惯性测量单元在航空业中的重要意义
-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进入第七月夜
- 北斗系统提早一年完成新突破
- 中国航天正不断冲刺世界NO.1
-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于19日受控再入大气层
- 天宫二号“回家”时间确定了
- 解放军055大驱表现相当给力
- “天宫二号”即将迎来谢幕时刻
- 嫦娥5号将实现多个首次
- 空间站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 直升机关键部件寿命提升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