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于明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并计划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2021年)之前降落在火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叶培建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大约每隔2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火星冲日”,届时太阳、地球、火星位于一条直线上,在这一时间点实施火星探测,探测器飞行的路线最短,最省燃料。而距离当前时间最接近的“火星冲日”探测窗口便是2020年,因此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也瞄准这一窗口。
叶培建透露,目前火星探测任务正在有序进行,各项工作都在向前推进。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中国将会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我们的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步走。第一我们要能够对整个火星进行全球观测;第二要降落在火星;第三火星车要开出来,在火星上巡视勘测。这当中有很多难点,如果做成,这将是全世界第一次在一次任务当中完成三个目标。这个工程实现是个很大的创新。”叶培建说。
火星探测是中国第一次真正的行星探测,其难度不言而喻。至今,全球火星探测成功率大约为40%,火星因此有“航天器坟场”之称。为了保证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万无一失,叶培建重点关注探测器的降落伞问题。“明年的火星探测任务,我反反复复抓一件事情——降落伞。降落伞要是失败了,我们将全盘失败。”叶培建说。
在叶培建看来,到2020年前后,最迟再过一两年,中国将步入航天强国行列,“届时我们探测器去了火星,从月球采样返回,我们北斗卫星完成部署,中国有自己的空间站,这些将代表着我们国家进入航天强国行列”。
上一条: 被两枚“导弹”击中 伊朗油轮红海遇袭
相关新闻
- 光纤陀螺寻北仪浅谈组合导航提升飞行
- 超低价寻北仪浅谈垂直陀螺仪让飞行器更稳定
- 测绘定位定向系统在高空车控制系统中的多样化监测功能
- MEMS惯性测量单元灵活应对自动驾驶需要
- 浅谈航向姿态测量系统AHRS与IMU的区别
- 光纤陀螺寻北仪发展与应用
- 航向姿态测量系统AHRS可靠的航空监控
- 光纤陀螺寻北仪在生活中的应用
- MEMS惯性测量单元的普及与运用
- MEMS惯性测量单元在航空业中的重要意义
- 被两枚“导弹”击中 伊朗油轮红海遇袭
- 歼-20战机列阵人民空军“王牌部队”
- 中国首个本土极地破冰船开始处女航
- 东风41携带核弹头数量超俄白杨M导弹 射程更远
- 东风41至少将装备3个旅 1枚可摧毁纽约70%以上建筑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
- 中国的私人可重复使用火箭将于2021年发射
- 俄军S400最新试射8发全中
- 印度航天局ISRO的运载火箭携带14颗外国卫星
- 中国将于2020年发射嫦娥五号探月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