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空间新闻》报道,中国将在3月和5月再次发射北斗卫星,完成导航星座,为多种用途服务。
根据中国新闻机构发布的消息,长征三号乙火箭和北斗卫星已经抵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这两次任务都是向地球静止轨道发射单颗卫星。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采取了措施来防止新冠肺炎,在中国农历新年之后就恢复了发射活动。中国打算在2020年实施超过40次航天发射。
北斗星座部署完成后,将包括27颗中圆轨道卫星和5颗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的星下点轨迹是一个8字型,覆盖中国和亚太邻国。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用于公共安全、交通、渔业、电力、森林、防灾、智慧城市、社会管理和大众市场,以及应急搜救。
西方媒体认为,北斗系统还将用于解放军的武器瞄准、制导等用途。它将使解放军摆脱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在危机时刻,GPS将不可用。
和GPS等导航系统一样,北斗系统由地面端、用户端和空间端组成。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站、上行站以及监控站。北斗系统与GPS等卫星导航系统兼容。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宣布,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优于5米。北斗卫星主要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负责研发和制造。 卫星采用氢原子钟生成精确星历,用相控阵天线发射导航信号。
中国方面在2月15日宣布,第41颗、49颗、第50颗、第51颗北斗卫星已经完成在轨测试,加入星座运行。
北斗卫星主要用长征三号乙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管理部门发布的文件中说,中国打算到2035年,基于北斗系统建立“泛在、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相关新闻
- 光纤陀螺寻北仪浅谈组合导航提升飞行
- 超低价寻北仪浅谈垂直陀螺仪让飞行器更稳定
- 测绘定位定向系统在高空车控制系统中的多样化监测功能
- MEMS惯性测量单元灵活应对自动驾驶需要
- 浅谈航向姿态测量系统AHRS与IMU的区别
- 光纤陀螺寻北仪发展与应用
- 航向姿态测量系统AHRS可靠的航空监控
- 光纤陀螺寻北仪在生活中的应用
- MEMS惯性测量单元的普及与运用
- MEMS惯性测量单元在航空业中的重要意义
- NASA将其下一代火星探测器命名为“恒心”
- 直20舰载版或将衍生至少3个型号 包括反潜和扫雷两型
- 我国成功发射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
- 远望5号船在太平洋完成“北斗星”海上测控任务
- “长三甲”火箭开行“北斗专列”
- 俄罗斯发射34颗OneWeb卫星进入轨道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
- 二次核反击能力铸造者--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
- 中国将为印尼发射通信卫星
- 中国将于5月发射北斗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